在包装印刷领域,柔性版印刷(简称 “柔印”)凭借环保水性油墨、高效生产效率及多材料适配性,早已成为主流选择。而柔印品的色彩精准度,直接决定了包装的视觉效果与品牌辨识度。今天,我们就来拆解柔印油墨的专业配色流程,并明确关键色差标准,帮你搞定色彩难题。
柔印属于凸版印刷的分支,核心是用弹性凸印版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。其油墨以醇类、水为主要溶剂,不仅干燥速度快,还能满足高速多色印刷需求,兼具环保与高效双重优势,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、瓦楞纸箱、标签等领域。
如今,计算机配色系统已成为柔印行业的主流方案,通过 “硬件 + 软件” 的闭环管理,能大幅提升配色效率与精准度。以行业常用的 “三恩时 PeColor 配色软件 + CR8 分光色差仪” 为例,具体流程如下:
1. 调配油墨粘度(旧墨配色必做)
核心:通过添加溶剂,将旧墨粘度调至与车间实际生产一致,用蔡恩杯等仪器测量。
关键:将测量好的粘度值如实录入配色软件,并按数据表格设置油墨重量、填写实际粘度数量,为后续配色打基础。
2. 制作色阶梯度数据库
步骤:根据色阶梯度表格,对旧墨进行 “称重→记录→稀释→搅拌→打样”,制作基础色阶;再用分光色差仪测量每个色阶的颜色数据,录入 PeColor 配色软件,建立专属油墨数据库。
作用:数据库是后续自动配色、智能修正的核心依据,数据越精准,配色效果越稳定。
3. 新建目标色
两种方式任选:
若有实物样品:用分光色差仪直接测量样品的 Lab 值等颜色数据,导入配色软件;
若有颜色数据:直接将目标色的 Lab 值、色号等数据存入软件,明确配色方向。
4. 计算初始配方
操作:在软件中选择对应的色料数据库,根据生产需求填写色差控制范围(如 ΔE00 允差),点击 “一键计算”,即可生成初始油墨配方(含各色墨、溶剂的比例)。
5. 打样染色
执行:按初始配方称重油墨与溶剂,充分搅拌均匀后,用刮刀或小型打样机均匀打样,模拟实际印刷效果。
进阶:若配色软件连接调色机,可实现自动下料,减少人工误差。
6. 颜色测量与配方修正
检测:用分光色差仪(如 CR8)测量打样样张的颜色数据,与目标色对比;
修正:
若颜色合格(色差在控制范围内),直接生成最终配方;
若颜色不合格,软件会自动分析色差原因(如 ΔL 偏浅、Δa 偏红),并给出修正方案,调整后重新打样、测量,直至合格。
7. 配方保存
最后一步:确定最终配色方案后,直接在软件中保存配方,下次遇到相同需求时可直接调用,无需重复配色,提升生产效率。
配色完成后,需对照国标判断色差是否合格。不同印刷品类型、不同标准,色差允差要求不同,参考如下:
适用标准 | 印刷品类型 | 色差公式 | 色差范围 | 要求 |
GB/T 17934.6-2025 | 通用柔印产品 | ΔE00 | <3 | 原色 / 专色实地波动允差,黑色油墨 a*=b*=0 |
GB/T 17497.1-2012 | 纸张类柔印装潢品 | ΔEab | <6 | 涂料纸 / 非涂料纸通用,精细 / 一般产品均适用 |
GB/T 17497.3-2012 | 瓦楞纸板类柔印品 | ΔEab | <7 | 精细 / 一般产品通用 |
GB/T 7706-2008 | 凸版装潢印刷品 | ΔEab | <6 | 同批次同色通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