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系统梳理了塑胶白度的行业标准,阐释核心定义与测量原理,列举塑胶行业常用的白度评价公式及其检测流程,旨在帮助生产企业准确理解白度参数,将其纳入日常品质管控体系,确保产品满足客户对塑胶材料的白度要求。
白度,塑胶白度,黄变指数,白度公式
塑胶白度的定义与原理
与纸张类似,塑胶白度是衡量材料“显白程度”的关键指标,数值越高表明材料越接近纯白,通常以白度指数(WI)量化。塑胶。其物理本质是材料表面对可见光(尤其是蓝紫光波段)的高反射率和低色饱和度特性。当材料对可见光谱全波段的反射率超过80%时,被视为白色物质。
塑胶行业的白度评价标准
塑胶白度的量化需依托国际通用标准,不同应用领域适用不同公式,主要包含以下三类:
白度标准 | 适用标准 | 光源条件 | 光学几何结构 |
ASTM国际标准 | ASTM E313-20,ASTM D7869-17 | D65/10°,C/2° | d/8°积分球,45°/0° |
ISO国际标准 | ISO 4892-2 | 氙灯模拟日光 | 0°/d |
中国国标 | GB/T 2913-2022 | D65/10° | d/8°积分球 |
塑胶白度检测案例
还在为白度检测结果不准确发?别慌!
下面以分光测色仪ST50为例演示测量白度。
进入主菜单界面,将颜色指数的可选色度指标选择白度,将仪器口径放置白色上测量,此刻
显示的是Lab色度值,向右滑动屏幕就能看到各个标准下的白度值了。还能切换到试样测量比较两个产品间的白度差值,告别主观判断,让数据为品质代言。